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32|回复: 0

留学生生活孤独 找工作拼背景 难谈恋爱

[复制链接]

2936

主题

2973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
获赠鲜花
25 朵
个人财富
29577 金币
注册时间
2012-2-28
发表于 2013-4-2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导读]留学生活和就业环境的不如意,现实问题,让他们“出走”海外又回归故乡,希望找寻人生更好的起点。 7 a) c0 G" C- u# D9 R  X" z
$ j( n: Y" d! z0 Y4 r0 ~, P
“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的台词,曾经是最令中国人印象深刻的、形容海外留学和移民群体状态的话语。
6 _% P- ~2 Y- N  a% ^+ W* R& M
" j8 ?# Q) P1 t, S如今,中国人喝“洋墨水”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出国受教育已经不再成为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常态。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也称,去年中国送出的留学人员总数位于世界首位,是名符其实的“留学大国”。 ( l* |" z% W2 G2 T) H1 o# f9 ^

% K) g, k# N: O6 S  V$ {与此同时,另一股暗潮涌动:留学生的“回国热”在在悄悄上演。媒体报道,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而2012年度各类出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就为27.29万人。《2012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2005年,高达89.4%的、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学生都希望留在美国工作,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到82%。启德教育研究院的数据更是明确指出,2012年,有七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 C  o5 ?/ R" D& X+ H. k. e) O( {& _5 f) D1 M7 B. q# |
留学生活和就业环境的不如意,现实问题,让他们“出走”海外又回归故乡,希望找寻人生更好的起点。“逃离欧美韩”成为跟“围城”类似的现象:城里的人投诉国内教育的落后,拼命想出去;城外的人诉说国外生活的不易,忖度着还不如先回到国内站稳脚跟。
# N7 r7 ]8 u5 J0 F  T3 D8 R7 N/ F5 ?! n( ?; v9 m
一位管理者如此形容自己在今年招聘中遇到的境况:来10个人应聘,7个都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不禁好奇:这些人是抱着什么心态出国?又是如何选择回国就业? " V" N) u9 j) N% s

$ k1 j) z; r) _7 H本期专题,我们采访到几位年轻“海归”。看看他们的就业故事和内心挣扎,他们的“逃离”选择反映着国内和国际的哪些趋势,又折射出怎样的生存状态。 ( T: P& c. v! y, ~
5 D7 [2 j2 c) |. F/ b3 r
谁说国外找工作不靠“人情”和“圈子”?
# Z0 K  p8 c. R% j. K. w' P% S
# H, k3 K. Q3 I, @2 B张先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于2011年在美国学习金融,留学一年半。2012年底回国创业,如今从事生物医疗行业。他是“逃出欧美韩”的典型案例。
  J) d& [& ?: D# F
* Q/ o1 [5 U( I4 v* S“最初出去的时候当然是想拓展视野,开拓眼界的。如果有机会能在国外就业,也非常愿意考虑,想着工作几年再考虑回国的事情。”当年出国的时候,张先生还是信心十足,想要丰富自己的阅历。 3 w4 A" l1 |+ ]/ ?, Z7 C
8 q: G1 ^6 N! M, I& Y8 O, w
不过,长时间的经济危机让他和他的中国留学生同学都没有预料到,大环境对他们的未来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我认识的留学生中,应该有50%都已经回来了。”他感叹在国外“居之不易”。 8 h0 v; f( y1 u2 i
7 V7 a, e# w% o' ]$ Q1 Q( }
张先生说,许多人认为国内的就业环境不佳,比如人情关系、开后门现象严重等,想当然认为,国外的环境会稍微平等一些;但出国之后才发现,在国外,这些现象也相当普遍,在他所学的金融专业当中更为明显。 * ~; p( N4 @& D1 Q+ Y1 v4 o% E

: x; ~. h# ?- Z) E8 z# l在学校里,张先生的老师会叫学生们提前拓展“Networking”以便未来求职,拓展人脉。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跟老外PK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先生渐渐觉得力不从心。 3 @- j2 c  d5 ^. ^
6 f& z% ^# m8 W& _' {9 x
“既然任何就业、创业都要运用人情和网络,跟外国人沟通自然更艰难。开始觉得,为什么我放着在国内的那些人脉、资源不用,非要跑到美国来?” ; y3 v$ k8 e' A) q5 }$ @

2 n) [  [! A8 ]8 G5 ]: Q- p就业围城:境外遭遇“玻璃门” 国内待遇不佳 * c# z8 A. @$ G* m: H( D+ ]9 h
5 n# a, w% a2 @6 {: b
赵小姐从事的是公关行业,在中文大学读完硕士之后,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入理想行业,2010年底,她选择回内地就业。她的内地同学,当年也有人留在了香港地区就业和生活。
: s, _  V' l0 A9 z; g5 E; A
0 g" `  N5 \2 c, p赵小姐的行事方法和思维都很西化,她说,她在香港生活得比较适应,也热爱那里的城市文化,但基于上述提到的现实原因,还是打算回内地就业。
1 N1 z& k; W6 U, N' M, `+ j+ W
" G& o  j+ ^8 w  @7 a“因为就业环境对外来学生的限制,我们能涉足的行业和职务,以及可选择范围都比较窄。”尽管在同一个国家,在西化环境下的香港,即使是个性独立自强的赵小姐,也感觉到了现实壁垒。
) Q# v4 r8 i+ o  P& C' m; c6 F% C& c  G. ~
赵小姐口中的“留港”同学,在港期间从事的工作是普通话教师,其实跟他们自身所学的旅游专业并不相关,也不关乎她在香港所受的教育,仅仅因为“普通话好”。而赵小姐想从事的公关行业对她而言,门槛更高。
) \! j9 x+ c/ _( x) T1 r& X) I! F( o' i+ c
在韩国留过学的崔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实习和工作,很多都与媒体相关,让他颇感受限。“我在拍节目,剪辑片子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韩国人在场,以防做出不符合韩国社会价值取向的东西,他们不会允许外国人轻易涉足国家言论媒体。”以崔先生从事的媒体行业为例,韩国对外来人口有很大的限制。
* |' s3 @; W' N. _% I& S
6 _" \- e- Y! K8 P& ~2 y2 j硕士期间留学德国,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胡先生出国之前,没有计划过是否回来的问题,“当然是有机会见见世面,能出国就业更好”。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渐渐感觉到了在国外就业的不易。 6 U: }8 K0 y3 L6 N) O

: k% @' A+ `$ t他提到,在德国,低端些的行业不允许外国人进入,比如建筑工人等。他们要首先保护当地人的就业。“如果是高端的技术人才,比如和我们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在德国找工作,理论上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我们在那里是外国人,难度就又增加了一层。”
$ O, P7 C, k% P( V& g0 d- E3 z9 A0 P. e0 x; _  Y6 Y7 o: a
毕业前,胡先生寻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月薪500欧元,是正式员工的1/6。左思右想,他还是决定回国。“那只是一个实习,什么长期的保证都不可能给你。”经过努力,他于2013年年初就职于一国企,薪资在4000左右。 4 U& @7 w  f2 n9 D# p2 u

9 i8 y2 R" T4 c1 {+ U“谁说海归留学生工资就一定高了,在国内,工资只不过是代表你的能力和实力能给这个单位什么,人家会给你多少回报,仅此而已。”对现在的收入状态,胡先生表示接受。他觉得自己初出茅庐,考虑第一位的还是工作内容是否对口、感兴趣,以及工作的成长性。别的问题都可以以后再说。 ( R; Y4 c7 U: q$ s1 F, ?1 z
* Y) k# `  g1 i8 P( g
孤独生活:连恋爱都不好谈 ' w4 @8 f* {/ G* D' R% f

0 P- a; z/ C5 q: l  e9 b5 r接受采访的几乎每个海外留学生,都会在回国的理由中加上这么一句:因为孤独。 ' ^; f6 P! u4 X# ~! G+ R. ?0 _

; D# M+ @) z0 U1 d! R“去之前自然会对外国有许多幻想,到了之后才发现,国外的生活完全跟你想的不同。”张先生用“无聊”二字形容他在国外的生活。他对记者描述了那种状态:并不是觉得生活缺少新鲜刺激,而是连正常的社交都难以维持。 ' K" x  s) O! m9 x5 b* t

$ ?  ^* e6 @5 Y- D  [3 G5 f* ~“当地的老外很早就睡了,他们很少会在下了班约上几个朋友热热闹闹吃饭,最多就是回家跟老婆孩子待着。”他有时会想,这就是外国人的一种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的“独立精神”?
. ]8 c0 n5 v3 a* I2 _) \
# _. L7 w. i! k' d: O7 B" S本应互相照应的中国留学生圈子,却也因为大家“各有各的事”,很少相聚。有些留学圈子里的人的生活习惯不太好,也让他不愿贸然进入,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就是自己打发,或者和女友一起。 / O, C0 V1 J, L2 c

8 z* p' U' i! _, z0 q. \9 P张先生逐渐开始怀念自己在国内的生活,即使工作和学业再忙,压力再大,也能有空叫上三五好友聊聊天,抒抒压。国内还有50多岁的父母和80多岁的爷爷奶奶,作为独生子,他放不下这些长辈,也放不下家庭给他的支持和温暖。
. T9 |2 {# T4 b3 D( U; Q( K8 W' ?2 F
而在生活上,胡先生对自己的回国给出了更加“有意思”的解释。他戏谑地说:我在国外真的没法找对象。尽管这个理由听起来相当个人化,他身边的留学生朋友,无论男女,也都鲜有人加入当地人的生活,或者与当地人恋爱结婚。“本来(自己)就是对恋爱婚姻有点要求的,出去了发现,交际圈子和可选范围实在太小,还不如回国呢。” - `& w. Y+ S1 c. y4 k
7 A* W7 ]2 E# u: M6 g
“在国内再怎么都能找到人聊天,随便喝个茶,即使聊新闻都能说一下午,在国外,别管跟老外还是跟中国留学生,都不可能。不太交流的。大家都忙。”胡先生发出了和张先生一样的感慨。
$ _' {+ q7 o! |, |
: e. i/ E. ]6 }) g7 G( \赵小姐的那位上海籍的同学,工作一年半后,因为薪水上升幅度小,与身边接触到的本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无法接轨;加上生活圈子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在家人鼓励下,她离港回到上海,重新开始寻找工作。 . M) B, p3 B7 m4 F/ z( `' O! U
, [. Y' X$ h2 `- L# {3 b
“在海外,读书本来就是苦差事,何况还不一定是用自己的母语,接触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有的读完了书要挣钱养活自己,一样辛苦。最主要的是孤独,都是受不了在他乡精神空虚的感觉。”赵小姐说。 : B# j7 P  @5 N

" N* ~# c& j; S# t2 v0 b! `; l+ i而胡先生认为,其实孤独感到最后还是语言和文化的问题。“比如人家国家的人凑在一起笑,你都不知道笑点是什么。何谈融入呢。” 2 r0 r' m" C/ R
) r9 p  q" O% W9 i4 D! [
逃来逃去之间 为幸福才颠簸
3 ^) E5 x! G8 c* M- w, x; ~0 m6 F( C. c& P# E5 w- B
逃回来的,未来会怎样?其实也有人想着再度“逃回去”,而有人也在不断适应着在国内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调试自己的身心。
  n- h/ s+ F0 S* L1 d$ B/ [
! U' d6 T" w4 n5 p如今,赵小姐在准备托福考试,打算到美国深造,并打算有机会就留在国外就业,继续“海归”生活。她自认属于“想清楚”那一派,决定先预估风险,客服困难,继续去看她所期待的“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
9 y. @" @8 E; s! F3 _7 Q0 D. g4 Z3 \9 R% I+ w" ~$ t, F4 |- g$ L
“出去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只是单纯的读个书,拿上学位就立刻卷铺盖回国,会学习就够了。如果想留下,想生活在那里,那(需要)评估的问题就多了。”多年搜集留学信息的经历让赵小姐成了半个留学专家。她对“逃出欧美韩”的现象做了评论。
- M2 f& |8 v9 p+ T+ B' F: _, J5 w8 m8 D/ `  o# i
她说。其实出国就业考验的是各个方面的能力,真不是你会读书、或者家庭物质财富条件比较优越,就能“搞定一切”。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想清楚了,是否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容生活在那里,想为此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如何尽力融入当地的文化。 8 i' e+ x" X8 n  l. h  z
2 `: D6 g. g0 A6 H" k
从韩国归国以后,崔先生发现,在国内找工作也面临很多问题。“国内的就业(形势)非常紧张,导致就业压力很大。国内的人情关系也很严重,很多比较好的单位都是靠家人关系或者同学朋友介绍才有机会进去,在二三线城市最为严重。” : u: B- L! i; N7 O; |1 z) Y

1 z& J- f& F" j7 T! f崔先生说,自己用了用很长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没办法,如果单纯为了找份工作或是为了钱,我何必回来?回来所追求的,只不过是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而已。”他说,与家人的距离是否近,社会对自己是否认可,都是他所看重的,所以才坚持归国。
( p5 s0 }  ?. \; ]5 O' ?5 \
( v, K0 `, R" m5 P. ~3 z“逃’回来的这些人,绝对不只是是为了糊口。他们必然是对生活有着更好的追求。只能说现在在国外的生活是无法满足这一点的,无论是从你要寻找的工作,还是交际圈子,都没法让你过有质量的生活。”胡先生说。 3 V& g8 I( ~, q! h, C" t# t

( [/ {  O$ k  e! F他认为,新一代的、中产家庭出身的“海归”年轻人,一定会把生活质量放在首位。“海归”回国的理由看似感性散乱,却代表着他们对长期稳定生活的渴望向往。

评分

参与人数 1获赠鲜花 +1 收起 理由
产证达人4 + 1 〓Q-/Q:1756110303〓〓学位认正、网上可查 ...

查看全部评分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5-11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