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2|回复: 0

古人战高温手段 看啥才是真正低碳生活

[复制链接]

3533

主题

3580

帖子

1

精华

版主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59
获赠鲜花
24 朵
个人财富
35436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13
发表于 2013-7-1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贵族夏天的“娱乐空间”
9 k& d0 r. g+ m/ l4 W& U& e. ?. N& {# A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3 k% a: w% f/ r4 Z

+ r/ x6 V) o' l9 d+ L) ?2 W: V窟室,算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调房”。所谓“窟”,字面意思就是洞穴,乃现代“地下室”的原始结构。由此可知,先秦时代流行的窟室,实际上就是“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讲究。
9 g( J2 w% R, s6 S6 C8 W1 |
: B$ _4 S0 b- `  h当时有条件的贵族,家里都筑有窟室,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活动会安排在窟室中进行。郑国大夫伯有是中国史上有名的“酒鬼”之一,他家就有一间窟室。《左传· 襄公三十年》记载:“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大概意思是,郑国的伯有喜欢喝酒,特地修建了一处窟室,晚上在窟室内饮酒取乐,通 宵达旦。可见,窟室很像是先秦贵族阶层夏季流行的“娱乐空间”。
. w" x8 [9 b& O& P3 h( _. C) y  A/ u, L! P; ?7 L8 Y5 H7 J" \' K

; N3 h$ [! N3 @+ V6 Q: G3 j+ u先秦时期避暑纳凉的“窟室”
. M* ~. g6 V. b; o- ?/ a& u

2 p4 s9 q6 A" V* B+ r" i当时,从中原的郑国,到南方的楚国,沿海的吴国,贵族们都喜欢在窟室中避暑,窟室也是家居的重要场所。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在公元前515年的夏天刺杀吴王僚时,便利用了家里的窟室。( a* Y' X) d" g$ s7 v9 D. ^  x

  @/ _6 x' n" n5 e) }" c4 F就史料分析,先秦时的窟室又不完全是利用地下冷源的地下室,也有人工冷源。当时高级窟室内会放置冰块,以达到降温、调温的目的。0 o- F( b) J2 n2 T8 B# H/ R

2 Z* m2 f7 |: `4 T$ U公元前552年夏天,楚国的令尹子庚去世后,合适继任人选薳子冯回避楚康王任命时,便穿着棉袍、大衣躺到窟室内的床上,装病不去。大热天里,薳子冯为什么还穿件大衣?原来,他在床下放置了冰块。

! i, T# G/ a1 g8 v! {) Z2 {( A  l0 ?9 g
图:古人凉亭消夏图

+ [3 Z+ k9 n7 v& N汉代皇宫有“清凉殿”
8 D! Q1 b, P  H! G1 @: R/ m* u0 A. N' b. e
——制冷效果很好“中夏含霜”: L4 z2 u& @9 O$ m1 G

1 g$ D& L8 Y/ [+ e9 R1 E1 A冰块,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温的重要冷源之一。这种利用天然冷源给房间降温的手段,至少在上古周代时已开始。
( J8 e5 m9 @+ A2 g% e& M3 `) j. T- e
在周王的宫廷中,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周礼》记载,负责人称“凌人”,手下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存在。
- }' a& ?* f2 b3 \0 j, W& v, s* a' j  G( Q5 R- J/ ]' u
汉代的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家最高级避暑用房。从《汉书》记载来看,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极佳,称“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室内能结霜,形容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
( E% f* f  A: X/ T, Q' m( G& m& }5 h
6 U! y- J/ ?- E# D$ A! m/ u室内附带降温设备也极为豪华。佚名古籍《三辅黄图》“清凉殿”条有这样的记载:“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
% I  Z9 p' Y, B8 E" y9 L9 x# }
5 z$ O) N- w' g+ R) W1 f石质高级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在身边又放置盛有冰块的国外进口玉晶盘。更绝的是,还让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如此这般,多重降温,自然凉爽舒适。
) ^4 V4 q8 R$ M8 M
; `% ?2 K( ]; k; t* I受到汉武帝刘彻宠幸的董偃,便“常卧延清之室”,上述即是董偃所呆清凉殿时的降温陈设。顺便说一下,董偃是刘彻时年50来岁的姑妈、汉文帝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小情人,年龄悬殊30岁左右,这段“奇爱”曾留下“绿帽子”、“主人翁”两个词汇0 A) e0 v, Q+ ^: ^" N

! P0 |& ?0 y& z9 t& a# j唐代皇宫“水激扇车”的“含凉殿”
: A! A3 b- M+ R  F/ x) G$ u
9 K+ Y9 p* x# {) T1 D, U——中国出现最早“进口空调”
) o7 b& m9 g: I$ ~* ?' e" I: z2 H! |( R& G% L4 _7 e
唐代夏季带空调的建筑,不再叫汉代的“清凉殿”,而称“含凉殿”。“含凉殿”为唐朝皇帝后妃的寝殿,北临太液池,傍水而建,夏天在里面居住十分凉爽。
" ^5 w# J9 W7 j1 R. P3 J) f" A) h/ Z% W! r% |1 @2 [+ H
唐代诗人张仲索《宫中乐》中所谓,“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含凉殿”消夏的情景。2 L' r0 d2 o7 w7 U, F0 A# n* d
5 i/ \# Z7 W0 y9 C: `, m* j! \
“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很先进,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的。《唐语林·豪爽》记载,当时拾遗陈知节给唐玄宗李隆基上疏,李隆基请高力士找他来谈话。当时正是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凉殿,以避暑。陈知节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进来后,陈知节被“赐坐石榻”,感觉“阴熘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C) P/ h9 b2 D, v& L# y. o
" d; @8 Y2 I, w9 y- a* L  ^/ {
这段历史记载的信息量很大。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电风扇”当然不是用现代的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 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 h& ?2 n( m# I  x( b  D3 F. Q, a

. N! X3 c; c0 T# e这种“空调建筑”,民用称为“自凉亭子”,又称“雨亭”。当时,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时长安市市长(京兆尹)王鉷家,便建有自凉亭子。自凉亭子的降温效果可谓“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0 f' U0 N0 ]8 U9 z5 A. s- T8 Z( F! {, \* G# Z- u+ R; R. R7 y
现代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制冷空调技术,并非是中国人发明和最早使用的,它源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当时拂菻国的宫殿就带有这种“空调”。如果这个考证属实的话,这种装置当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 L: E) G+ s& I3 _

( i3 p) \/ b/ z' k3 t宋代避暑宫殿“鼓以风轮”
. ^6 l9 {  V+ [) g. B8 G  e/ }0 l
——使用空气净化手段“清芬满殿”9 g% L- C- K( N  s

* Y0 p, k) X4 ~- v: L8 F( R& \宋代,夏日“空调房”得到了进一步改进。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皇宫里的夏用建筑也更为奢侈。
) k) _7 b9 t, f4 W
# R. D/ d5 ^0 V( }: D: p+ k; i宋代宫中避暑佳处,有复古殿、选德殿和翠寒堂。据《武林旧事》“禁中纳凉”条,这几个地方环境幽静宜人,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 K2 E% `0 P/ w% g4 x5 n9 J  d

) v# G9 V. W0 n5 u+ {宋代宫中降温设计时尚,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电风扇”用鼓风机带动的,“鼓以风轮”。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清芬满殿”;在御座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
" `! \! `! W) p5 l. Q; J
8 N: X- N  n6 ^( ~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代的“空调房”除了基本的降温手段之外,还采取了空气净化手段吹香风,以改善“空调房”内的空气质量,这不能不说是空调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9 X. z1 ]$ P& ~  H$ g$ `

3 H+ ~0 V; H0 u2 c8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的夏季降温方式也有自己的特色。最特别之处是,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式冷源,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味道。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 “冰桶”,现代人戏称为“冰箱”,但叫“冰柜”或“冷柜”更准确,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 冷桶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 B: o' T# f$ w$ z
$ J  o' V) |( z
冰桶系木质,其设计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冰鉴”,冰鉴便是最原始的冰箱。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 S# g7 }: O& O* Q/ h
! ]. @$ P% v* Z% \9 j; Q/ r/ M
图:现代窑洞,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 l3 \. I& p) M& J; k+ @* z2 U3 _( i/ q: c% I  V0 ?
明清有钱人家用“空调井”& R2 ]% @4 k, U# {1 C* y
2 y/ K2 Y0 x- b* N7 ?3 q7 b
普通百姓用多功能“土室”
  K- P6 ]5 ~0 ]% w5 Q
: y8 v- r% c! _4 A1 a! j上述古代制冷设备,对一般有钱人来说仍属消费不起的奢侈品,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更别说了。老百姓夏天怎么避暑?民间用不了“电风扇”、用不起“进口空调”,但有土办法。% d6 F; L% F4 n* x, [
6 [! m( J1 v# `- t2 e! [/ o9 t
比较常见的,有像曹操当年在邺城建造大冷库“冰井台”,挖深井采集冷气,即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冬天则有暖气上来,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宜人。5 V# v, n' }% G9 w
5 Y" d# ?, ^; L* v- @5 O% {7 X
在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这种“土制空调”。如在安徽皖南古民居中,大户人家的厅室里就有这样的“空调井”。而且,其妙处多多,除了可以给房间降温,还可作为地下“冰箱”,将食品放进井内保鲜、冷藏。) A1 R2 F% Z) J3 ~% k" ^

/ E4 N( `4 ^! ?3 n1 _) [4 f3 f还有一种方法,在厅室内埋置陶缸,形成陶井,夏天将冰块放置其中,以降温。这种陶井,更像不可移动的冷柜。这种降温办法,1950年考古发掘秦汉宫廷遗址时已有发现,可见历史很悠久,古人用得很早。8 i# W: p. N( |
2 k$ t1 H$ }5 d; A: z" P
挖“空调井”,仅是一种局部降温办法,最直接的是建低温“空调房”,古代民间比较流行的办法是,建造类似于先秦时“窟室”一样的地下室。这种房间在明代叫“土室”,有点像窑洞,但又不完全是,“土室”类似于地道式建筑,各家的土室通过地道相连。
$ Y& v& T9 d, u4 f( ~6 q: j. `. F- ]* X0 I, G! F
从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地部》所记分析,“土室”冬夏两用,属多功能房,还有防盗防匪功能,“至城近边一带,常作土室以避虏其中,若大厦,尽室处其中,封其隧道,固不啻金汤矣。”% j- z0 b- ]* a! D/ n
2 y8 a3 {. _% e1 M5 n/ z
“土室”,又称“土窖”,实际上是原始人遗留下来的穴居风俗,至今尚存。除人用之避暑外,也可储物储粮等。
4 j5 t+ o3 ~6 ?; \/ A9 S
0 Q' R& a; m: g! T3 J2 r最后要说的是,古代无论贵贱,通常的夏季降温用具是扇子,即便住在“空调房”,也会摇扇子。遗憾的是,如今扇子似乎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9-28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