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积分
- 5970
- 获赠鲜花
- 25 朵
- 个人财富
- 29577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2-2-2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在最新加国大学排行榜上,卑诗大学(UBC)名列前茅,而在卑诗大学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华裔学者,已经形成一支举足轻重的师资队伍。其中又不乏领军人物,像研究老年痴呆症获得重要突破的宋伟宏教授,像研究人造骨节新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汪日志教授等,都是加拿大所在领域的顶尖专家。 , g/ u/ r' b8 o5 v$ G8 W2 u6 e
4 t6 f7 X8 V1 }7 Q
从浙江走向世界的汪日志,一直对材料工程(materials engineering)孜孜矻矻,锲而不舍,多年来专注于人骨材料的研究与临床试验,并带领自己的科研组合取得了客观的成果。然而正如他本人所讲,新材料的探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艰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历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至成功的过程。甚至一代人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而这个过程是由许多环节所组成。也正惟此,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更令人敬仰。 ( P2 q; \% i8 C! n# t1 w [
, q: w& r4 n9 F, K% W* M, T( G( u- D2 I2 Y9 @# Y6 `0 f
; _5 O0 d) `; P9 Y6 Q' D
% V( W: t k( p/ r* K Q9 K0 g- b汪日志在讲学中
4 \6 x* d! b2 [/ q% G! Q
6 U* z; k" l8 H/ O2 |: G$ c. r一看见地瓜就反胃 + N* E# W+ y+ B* i8 q, s, u' Y! L
M( A! W/ n% M$ Z
汪日志出生在浙江临海市,属于该省臺州地区。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所以浙江出了不少国民党的名人。臺湾空军司令周至柔就是临海人,而汪日志的堂伯也在国共內战时期去了臺湾。 4 v( K; w+ b9 f2 o6 u9 w" f
, K" s5 z' d! j1 g汪日志的老家在山上,很穷,田很少,当时几乎一年四季都吃地瓜干,山地不能生產水稻和小麦。汪日志追忆说,往往是奶奶早上烧一锅水煮地瓜,一日三餐都有地瓜吃就很不错了。收获季节將地瓜切片晒干,留到冬天吃。一个 堂兄就因為常年吃地瓜,肚子肿胀成疾。直至现在,汪日志只要一看见地瓜就头疼,怎么也闹不明白地瓜咋就突然变成“富贵食品”了。
0 d, u' U# H- ?' q; [1 T6 Z0 f* ^6 S# {+ p! X+ K8 ^. d$ M
汪日志虽然是农家子弟,儿童时代就早慧,6岁上小学,10岁那年搜集到眼药膏壳,上面有低熔点的锡合金,在炉子上熔化后,用火柴盒浇筑,把桌子都烧一大块,遂落下一个外號“小铜匠”,这也看出他很早具有的喜爱琢磨的动手能力。
( v1 j8 F H2 h: y- E. T8 v2 E& W9 y
5 s5 S; z1 ?, y% M" v汪日志所在的农村中学,高中班55人,当年只有8人考上大学,已是全区最好的了,当时作為学习委员的他能考上重点大学,实属凤毛麟角,也成为当地学校作为励志的一个楷模。
0 a8 B/ N6 M8 O( Z# K
# R9 e6 c* a% F# l* u2 I1979年上大学时,汪日志才15岁,无论在家里还是当地,都算是出类拔萃。他姐姐高中毕业,哥哥在当地师范念中文系,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 K# w4 N6 J2 X+ u% q" R每逢暑假回家,汪日志依然要到地里干活,家里有块自留地,种的还是地瓜。3 g8 V6 `) ~% H) c2 r- v
汪日志(右三)与研究团队 4 \( E7 G+ `* X% q
& o* f, [, k, H9 S5 u3 L' r3 Y
7 w' M: ^7 R+ h" x读材料学歪打正著 6 b4 T* q$ @& Q: b; q
3 ]/ a+ ]" r) ^$ X' g
汪日志就读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可是当年参加高考时报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电机系。农村来的孩子以生存為主,只要能上大学,端上铁饭碗就行,作為农村户口,如果考不上就得回家种地,所以就挑人少的系报,而且在“服从分配”一栏填上“同意”。不过他还报了一个“大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工程系”,而浙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刚成立一两年,考生知之不多,可能报考的也不多,既然服从分配,就把汪日志发放到该系。 % P$ B/ J4 c! v
: W) C g1 i2 u
汪日志坦率地说,当时他并不清楚“材料学”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点儿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意味。 从上浙大时起,汪日志就“从一而终”了,以后即使到清华大学读博士后,依然是材料学范畴。
* D; g5 t. Y# v4 P, z6 o a6 U6 o, o" k5 s
19岁大学毕业后,汪日志到安徽芜湖机械厂当上最年轻的工程师,接触快速淬火,古时越王剑就是淬火而成。他在厂里做工艺,处理鉆头,写出具体工序,再检查是否合格。4年后考入哈工大材料系,读6年直到博士。 6 b7 O1 F: E$ U- f ~8 I, j. Q
. G. d/ [5 g: D$ F3 k* N) R6 E与太太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时,向上面申请住房,被单位告知房子是给出国人员留的。刺激之下,汪日志就先去了以色列,那里有材料学国际权威,到那里做了三年博士后,对那里的研究环境赞不绝口,认為整个国家很有活力。
x5 L9 E5 n9 m1998年汪日志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医学院,研究牙材料。90年代材料向生物医学方向发展,之后他又到普林斯顿大学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物材料。2002年加拿大招揽国际人才,出任各学科首席(Canada research chair),為期10年,每年10万元。由于汪日志的学术背景很好,遂被选中,联邦总理克里蒂安亲发委任状。
& z) N1 W j0 O$ @( X* s
! Z) J+ Y2 y- o: i0 d! w汪日志(右一)与学生在卑大校园
, Y; ]0 C7 A! u- p
' _7 T H2 W* Y* D; [* M' D7 Y. }5 @8 V( _+ `& `
生物材料领先世界
3 s' \/ v. v& [0 M/ u2 U1 {- Z- n9 I# j* S( n
现在汪日志出任教授的卑诗大学材料工程系,原来的名称叫金属与材料工程系,再早叫冶金系。由于学生们总是抱怨“金属”这个词过于老旧,遂于六七年前改為现在的名称,因為学校关心的是招生。不过公司却喜欢“金属”这两字,对经营有好处。
4 C0 F, P. s% N" y$ N
% x$ R4 z9 B6 ?& S8 A% W5 j6 p在卑诗大学材料系,汪日志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的研究,主要用于人工关节部分。据汪日志介绍,股骨面临断裂与预防,断裂后换上人工关节。新的人工关节无论怎样研制,其功能也不能与自然骨节完全相同,起码要面临包括抗菌等问题。因為只要一经开刀,就会有细菌感染,為了抗菌还要进行相关的药物实验。 / t) y8 h) R3 w
5 F" b7 Y+ g* q0 ` J: q$ ?5 w
9 X9 }, l, F: N0 F1 R目前汪日志所进行的骨头结构与力学的研究,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他说对骨头断裂的认识,其目的是為了预防。( q( A! Y) Z7 N
由于造诣深厚和成就突出,深孚眾望的汪日志去年当选為加拿大生物材料协会主席,其总部设在多伦多,每年都要召开会员大会。汪日志主编过若干学术论文集,其中包括2004年编篡的《Biological and Bioconspired methods and Devices》等。 2 x$ P# f" u6 r) R* o
* v' z* `& V0 y8 d
对于汪日志来说,新型骨骼材料是今后15至20年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別是隨著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既有这方面的紧迫性,也面临到不少新问题。每个人的骨骼关节都不太一样,需要為人量身定制。不管什么材料,一旦放入体內总会有问题,需要从医学和材料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其中就包括植入材料的临床解决,让其材料的適应性更强。 ' q' H2 T4 W3 w# I8 N, V. k& W
9 \; G% i8 d( R, d医学梦想终于实现7 F7 o7 t% }- N0 r0 X m
# y! u" F% C' G: R5 u# R* m' w汪日志披露,其实他当初最想读的是医学专业,可以申报的10个专业栏目,其中5个填的都是医学,其中包括上海第一医学院。因為母亲曾经在当地卫生院当过助產士,所以他对医院那种环境十分熟悉。母亲35岁那年不幸中风偏瘫,那时他立志学医,学完后给母亲治病,认為还来得及。0 v/ p" l/ `/ r# w3 y
目前在卑诗大学医学院,汪日志出任兼职教授,因為他所从事的研究內容,就是医学材料人工髖关节,属于生物仿生。当年尽管没有能够当上医学院的学生,如今却当上了医学院的老师,正应验了“君子自强不息”的励志名言。
( A" m3 D: Q% @: a: Y( G6 U7 Y现在汪日志有两个实验室,其中一个就设在卑诗医学院的关节中心,所以他就需要在材料系与医学院两边跑。
% t" C) Y0 w/ y+ D1 ~# l( f女儿如今在卑诗大学读科学,然后转入医学,对汪日志来说也算是一种圆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