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25|回复: 0

春之絮语(五)-只恐夜深花睡去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获赠鲜花
0 朵
个人财富
195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3-11
发表于 2011-3-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1-3-27 10:17 编辑 ( f! g; S+ Z2 Z
$ i7 T8 V4 P, j
其实,在三月里,在这个百花争艳的季节里,我们能见到的花卉,远不止前面说到的迎春花、梅花、玉兰花、桃花、梨花什么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海棠花、山茶花等等,可谓是数不胜数。  
/ g. o" v  A0 i/ c4 C" Z# p- J! S! q" W0 ]  `
海棠花也是三月里常见的一种花。这不,这几日,每次接送女儿,开车经过金城路时,在靠近山水湖滨的那一段的中央隔离带内,那一排如火如荼,盛开的海棠花,总会吸引我的目光。  
6 K6 M5 y7 x+ P& F9 L7 R
9 m1 M6 [) g. Q2 Y海棠花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植物,其种类有很多,我们比较常见的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前两者,从植物学分类来讲,隶属于蔷薇科苹果属,而后两者,则属于蔷薇科木瓜熟,但皆是木本植物。除了,木本类的上述四种海棠花外,日常生活中,一些草本类的花卉,也称之为海棠花,如秋海棠科的秋海棠。很多人总是把草本的秋海棠与木本的春海棠混淆起来,其实这两种完全是不同属不同科的植物,除了名字相同外,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0 H. }. O& E, Z5 G: G6 e9 a+ n  D" R; R. m7 ]
  1 u1 O' S# h. w
" _- \" o/ O1 ]7 h5 @
所有的海棠花中,余最喜欢的还是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这也是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能看到的最多的海棠花,尤以垂丝海棠更甚。虽然,很多人认为,西府海棠的花型和花色要胜于垂丝海棠,但因西府海棠的身影,远比垂丝海棠难觅,故我们通常提到海棠,一般都是指的垂丝海棠。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如果说,梅花、牡丹堪当我们的国花的话,那把海棠花赋之于“国艳”,则一点也不为过。9 h$ Y/ d" Z$ O
  $ E: v. t3 c8 s- A" W# E& p
8 }- b0 Y0 }8 ]# s9 _, S" {
每年的三、四月份,当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时,垂丝海棠花的花蕾便按捺不住寂寞,争先恐后地从好几张叶片叶柄相连的基部,齐刷刷地伸出了小脑袋。一般,一个枝梢基部通常有4-7朵簇生,花蕾细细的根茎和基部相连。也许,是每一个基部要承受很多花朵,加上联系花朵的根茎又比较浅细的缘故,故垂丝海棠的花朵,总是悠悠地向下弯曲着,一副弱不禁风,不堪重负的样子。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犹如黄昏的云霞,其花型则似一柄柄似开未开的小伞。每当微风吹过,花枝摇动,一柄柄小伞随之翩翩起舞,红艳娇柔,彤云密布,实在是美不胜收。那飘飘欲仙,怡然自得的样子,着实招人喜爱。, w( ~6 Z+ m: {( t6 O* f
  1 S; U3 y! q% c) e2 B' a6 I% C
* h9 D) s' w- Z
因而,自古以来,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下里巴人,抑或是文人雅士,无不对海棠花钟爱有加。达官贵人喜欢海棠花,除了附庸风雅的意味外,大凡是因为海棠花艳,妩媚动人,堪比是一个美貌的女子。而文人雅士、下里巴人酷爱海棠花,则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含义。人们除了时常把海棠花和玉兰、牡丹、桂花等相配植,寓意“玉棠富贵”,及把海棠比作娇媚的女子外,很多文人还把海棠花堪作断肠花,思乡草,从而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情侣间的离愁别绪之意,期间,很大程度上还带有一些幽怨的成分。
( \$ [7 D  l7 x! Z    G7 p7 n( Y! x* `( S

/ S0 J4 ~" `3 [, s6 ^历史上,关于海棠花,还有一个“海棠春睡”的典故。说的是:一日,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时太真妃酒醉后仍未醒。于是,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但见,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无法行礼叩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这“海棠春睡”便成为了杨贵妃的代名词,成了美人风韵的象征。这就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该典故流传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叫《海棠》的诗:  
; y) k0 @1 e7 F# R
8 v& [( b* [  L3 N+ X* L8 V$ H东风袅袅泛崇光,  
, v5 N" {. B% l% v  {; a香雾空蒙月转廊。  
) Y$ ~8 U& _& P7 w4 I只恐夜深花睡去,  # l6 r- u) s5 y& B7 z
故烧高烛照红妆。  , t( s+ M4 \5 @

6 m# m$ Z+ T1 U/ q/ F" Y6 Y短短四句,就将海棠花在袅袅微风吹拂之下,伴着薄雾、月色、烛光的烘托和映照,所浮现出的一幅月下海棠春睡图的绝妙意境,勾勒了出来。特别是后两句,苏翁把海棠花比作是一个美人,苏翁生怕自己熟睡后,海棠花一样会沉沉睡去,故而,放心不下,深夜秉烛前去探赏。只此两句,便把寂寞苏翁对海棠花的一片思念之情,片刻也不愿分开的眷恋之情,表露的淋漓尽致。
& a+ h$ y: H$ n' g! }  G: Q  . h: g4 b8 r- B4 w8 y
. y) m- H- C. s: C# C& o
东坡先生之所以对海棠花钟爱有加,其很大程度上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母亲一生最喜欢海棠花,并且以海棠作为自己的别名,可见其对海棠花的爱之深,爱之切。母亲的这一喜好,对东坡先生的影响很大,由此,东坡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描写海棠花的名篇佳作。其中,一首调侃其老友八十岁时娶得十八岁小妾的诗作,同样也是非常出名。诗中的最后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更是形象生动,令人拍案叫好。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便和众多朋友一起去拜访他。席间,众人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沉思片刻,然后不无得意地,喜滋滋地随口念道:  # |& h, F7 c1 B1 a, d

+ s& p0 u$ F! U$ V6 `# C6 Q9 W& r我年八十卿十八,  & f; A, G5 w: n2 J: Z% S
卿是红颜我白发。  , {- m, ], l. l
与卿颠倒本同庚,  # m% w* y$ w- P: g9 C0 A: o
只隔中间一花甲。  6 c3 d3 ]/ ~: J$ B/ U

9 Y# [* M% l/ Y* k! B1 _众人听罢,无不会心地哈哈大笑。这东坡原本就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人,见此情景,当即和诗一首,调侃起老人家来:  
) N( c! Q/ @" p' n
8 r, r8 M! C0 e7 V% |: J" y7 E十八新娘八十郎,  6 V( f2 O: f. ^7 d
苍苍白发对红妆。  
, g) Y1 a) t) C. m0 V) [) a7 F8 m鸳鸯被里成双夜,  4 p% U4 V  a9 A4 q' q( N0 Y6 d0 B
一树梨花压海棠。  : z- p) B* A$ z6 X

( n' V7 A% x' Q1 P! j( d梨花是白色的,指的是白发的丈夫,而海棠鲜红娇嫩,指的是红颜少妇。“一树梨花压海棠”,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其被衾之下的情景。其中“压”字用得很巧妙、暧昧,一个“压”字道尽无数未说、欲说之语!  ) d7 \( y8 s, r$ @

' ?# G3 i8 Z; [3 x; A据说,这张先娶了这个小妾后,虽只活了八年,但这个小妾竟然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可见,这张先真是宝刀不老。后来,张先死的时候,小妾哭得死去活来,几年之后便郁郁而终,追随张先去了。当下,我们不乏见到一些现代版的“一树梨花压海棠”。远的,如英国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和华裔香港女子邓文迪,近的则要数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杨振宁与翁帆的师生恋最为著名了。这样的忘年之恋,加之有纯真的爱情作名头,如果,再弄个爱情结晶什么的出来,那着实可以和张先有得一拼了。默多克和邓文迪已孕育了两个宝宝,让我等惊诧不已。只是,这翁女士还没给我们带来惊喜。真不知,这翁帆当初缘何要下嫁一个耄耋老人,真的是出于爱情吗,也许,这个中原委只有她个人自知了。倘若哪天默多克和杨老不幸过世,这邓文迪和妾翁是否也会像张先的小妾那样,会哭得死去活来,是否也会郁郁而终呢?大概不会吧,呵呵。这仅是我的臆想而已,纯属是一时兴起,调侃、胡诌,一笑而过,千万别当真,权当没说。0 ?' d/ j4 R9 v$ P; B8 i" s2 ]
  6 n8 Q5 m1 [1 ]! ?0 [5 z; `( E# Z

  d! }7 f8 {: d! e0 }% x史上,除了东坡先生对海棠花偏爱甚多外,明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对海棠花也是极为钟情的。其根据唐代“海棠春睡”典故,画的一幅《海棠春睡图》,声名尤其响亮、显赫。但也有史学家认为,唐伯虎并没画过什么《海棠春睡图》,倒是画过一幅《海棠美人图》。《海棠美人图》,原画如何,我未曾得见,但其所赋的一首名曰《题海棠美人》的诗,我非常喜欢:  
  S9 A5 n. L% x4 v* W
; w. ^- W! x7 h. G7 b% ?4 `+ [) Q; C4 ^褪尽东风满面妆,  1 L( J7 F' H# h) }5 F
可怜蝶粉与蜂狂。  
6 \. O4 u  T4 j4 [3 }" [自今意思谁能说,  
0 U, c3 J! f# W+ o  w. P一片春心付海棠。  
2 ]9 y; a4 L0 w
" ^% ]. v4 ^* A* r0 ^1 K“一片春心付海棠”,可谓是千古名句,所以,常被后人称道,吟诵。妩媚、亮丽的海棠,号称“国艳”,这完全符合唐伯虎一贯寻芳猎艳,放荡不羁的审美情趣,在唐伯虎眼里,唯有此花,才担当得起他的一片痴情,才能托付他的一片春心。  % @) i) O  S* Z2 Q, H
" B$ i+ I8 u: Y: m- v$ b4 ]7 e
说到古人称颂海棠花的诗词,不能不提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李清照,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女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存留后世,尤以《声声慢》等最广为人知。这首《如梦令》也是李清照非常有名的一首,也是我最喜欢的诗词之一:  
' G6 u  n$ S* ?0 S4 ]& b3 O/ c& f, q
昨夜雨疏风骤,  $ p! ~7 R2 x- P0 T; T7 J/ w" Z
浓睡不消残酒。  
+ t! i* l, f" X$ r+ Y8 M! k; K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i3 _+ ?* K7 Y6 \  H# e$ x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 a7 {, M) x$ J7 H4 }  S1 ?# O% ^

, N8 q2 d$ `6 V7 x9 s纵观全词,虽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异常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该词是李清照当年奠定其“才女”地位的力作,曾轰动朝野。全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春日雨后的早晨,一名少女,抑或是少妇,惦念海棠花,深怕,一夜凄风苦雨后,海棠花面目全非,不忍一睹,但又想知道其时现状的矛盾心境。仅寥寥数语,就非常精准地,把诗人那种心如细发般,细腻、感性,伤春、惜春的情怀,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我们。4 B" I& \4 q; ^! y6 A0 q3 o
  
0 s# a& `1 N2 r! Z3 r4 G. {* E  ~: ?' a' [- t; c$ @, I( c5 n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不但风很急,而且,还淅淅沥沥的下了小雨。诗人由于晚上饮了一些酒,故睡的很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消去。“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时令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稀稀落落的,四个字,即活生生地把暮春的气息告知了我们。“浓睡不消残酒”则描绘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还略带些酒意,一副慵懒,似醒非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使人想起昨夜的那一场风雨,想起隐藏在心底的那些牵挂,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诗人心中十分想知道,此刻园中的海棠是否已花瓣零落,花红满地了?于是,急切切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李清照心中的担忧。“试”字将诗人不敢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恰如其分。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感到很意外。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却十分清楚,风雨之后,花事凋零,此乃必然。“海棠依旧”从后面呼应了前面的所“问”。一个“却”字,不但道出了主人公心头原有的疑虑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表情,同时,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对比,即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写到此,其意境又上了一层,显得格外精彩。
: c( c; ]+ L; ~2 W: C1 m  
+ ^2 d- |" y4 U. }9 W$ f
  i. C1 c" @6 L“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其实心里很清楚,这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这海棠花怎么可能会依旧的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匡正“卷帘人”的回复。“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堪称经典。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力独到。她用一个“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字假喻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代替了“少”,从而,写出了一个绝妙的境界。一句“绿肥红瘦”,写绝了雨后海棠花残叶茂的神态,也写绝了青春流逝、年华易老的惋惜之情,空前绝后。这从一个侧面,也道出了诗人对海棠花的无比痴迷,和对海棠花行将谢幕的依依不忍不舍之情。
) T/ R5 {& H; Y- j3 l% @# l  
7 L5 }% h1 P5 T) P" l6 h
7 ^! v' L0 Q: h& |! O近现代喜爱海棠花的名人也大有人在,其中,不乏像朱自清、张爱玲这样的大家。朱自清在其散文《看花》中写道:“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还是那西府海棠。”朱自清的另一篇品评画作的散文,更是直接命名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张爱玲,是为数不多的,现代作家当中我最敬重一位。李安先生导演,梁朝伟和汤唯主演的,曾轰动一时的大片《色戒》,就源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其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在(1968年春到1977年)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完成的《红楼梦魇》中曾提到“海棠无香”一说。1 ~  X/ n" F, H7 e3 f
  
* d0 e1 O5 O2 H1 W
/ t# T4 v1 \. z其实海棠花有的品种是有香气的。这西府海棠就是有香味的,而且是那种异常扑鼻的清香。当年,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就种有很多西府海棠。西府海棠,久而久之,成了他们夫妇俩的最爱。工作之余,花开之时,总理常徘徊于海棠树下,驻足凝望,西府海棠成了总理休息、放松,排遣疲劳的最好的助手。一九八八年四月,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十二周年之后,当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再一次怒放的时候,邓大姐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篇名为《海棠花祭》的散文。那朴实、平和的语言,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表达了邓大姐对总理深深的感情和绵绵不绝的思念。读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的……/ e: D8 f! J# }7 n$ x5 G& `

2 B3 Q  T1 z4 [  , g. a3 ^; i# S( L5 z
8 o: d' h2 w; u5 h. e( r3 [
第一次接触并真正认识这花之“国艳”,还是早年在南京上大学时。那时,南京的莫愁湖,因广植海棠花,渐渐的为外界所熟知。经过多年的培育,园内,不但种有大量的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还有一些贴梗海棠,尤以垂丝海棠居多。每到春日,当海棠花盛开时,艳丽无比,灿灿恍若云天。游人穿梭期间,引得花瓣如雨般地漫天飞舞,人花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意趣盎然。昔日的“金陵第一名胜”,因为有了这海棠花的映衬,而越发凸显出秀逸典雅、美丽动人的风姿。彼时,我尚不知海棠为何物,自从在莫愁湖第一次真正认识海棠花后,余便打心眼里,彻彻底底地喜欢上了它。每年春天,总要不厌其烦地,在春光里,四处寻觅它的身影,这样的情怀至今未变。: b3 ]' n9 X6 `! W6 K; K; {
  
+ i2 |! @5 f- }0 N) ]- x: w$ w" l" V" t6 H9 i: p
近几年,在春日里,在我的身边,随处都能见到海棠花的影子。与先前相比,和海棠花的邂逅,已是越发的平凡。但即便如此,无论是在大街上,马路边,还是在公园里,小区内,只要一见到海棠花,一见到海棠花那迎风招展,娇艳欲滴的倩影,心里的那份欣喜,仍难以掩饰。常常惹得我不时驻足流连。赖因心里一直保存着对海棠花的那份热爱。( z5 d/ U: W% h% X5 X! K
  
5 `7 G" v  M, g+ T. U+ G: D4 `5 C4 @0 P' U
也许是基于对海棠花的喜爱,旧时,民间很多百姓,在给自己生养的女孩起名字时,总要有意无意地带上“海棠”二字。目的就是希望,将来女孩长大后,能出落得像海棠花一样楚楚动人,婀娜多姿。我原先供职的单位里,就有一位叫“海棠”的女子。虽然,该女子,并非是那种顶顶出类拔萃,风情万种的一类,但盖因其名字中有“海棠”二字,因而,博得了我的另眼相看和好感。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但我临离职时,还是执意将其提上了主管的位子。不可否认,这多半是源于自己内心,长久以来对海棠花的挚爱。也许,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爱屋及乌吧。
7 y6 x  c" u+ u$ |$ q  
* ]3 K) ?" D( Z- N. H
) [  H; I$ k7 M1 H5 ]8 L% y- N+ f眼下,海棠花已进入了盛花期,马路上大片大片的海棠花远远望去,仿佛红云缭绕,美轮美奂。红楼梦中黛玉那《桃花行》中有诗为云“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情景了。只是让原本娇贵的海棠飞入寻常百姓家后,时时伫立于街头,似有跌落风尘之感,心中竟生出些许不忍来。本该在庭院中,楼阁旁,优雅地舒展身姿的海棠花,现今,频频出没于这街头、马路边,车来车往,常常被尾气熏,被灰尘蒙盖,天长日久,不免多了几分蓬头垢面,如书生落魄潦倒一般,俨然失色不少。昔日娇艳的美人,悄然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妇。对于这样的变化,这样的转换,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叹?* R) X: a6 |1 _
  
6 z% [9 F/ n7 ~4 G+ l: N, }- l$ l: n* j2 C5 F; T  @
与其它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传统名花相比,海棠花不喜欢张扬,不与群芳争艳的秉性,则要显得低调、谦逊不少。海棠花之所以能博得众多人的青睐,我个人认为,同海棠花并没有被人们寄予太特别,太多的品格象征,有很大的关系。国人总喜欢拿各种他们认为的道德标准来评判事物,去衡量说教,喜欢赋予各种花花草草各样的人格特征,一如梅、兰、菊、竹,都具有高风亮节,被太多的人格化了一样。但是久而久之,看多了,就未免有些不以为然,乏味了。对于海棠花,我总觉得是个例外。在她身上,人们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她仅凭花开时,袅袅娜娜,娉娉婷婷,艳丽的姿色取胜,对于这样的尤物,除了是香艳妩媚的美女的代名词外,似乎再没什么好象征的。尽管,历朝历代的文人,还是会搔首弄姿,试图给她添上点什么,但大都无用。其实,这样在我看来,没什么不好,相反,或许更好。没有赋予海棠花太多的人为色彩,就这样任其潇潇洒洒地吐露芬芳,活色生香,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意境呢?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25 2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