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积分
- 8029
- 获赠鲜花
- 31 朵
- 个人财富
- 39799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2-2-26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现在中国朋友聚会聊聊天下大事,很难不谈到房价问题。聚会中若有外地朋友,房价便成了提升地区自信心的最主要指标———哪个地方房价高,那地方的人身板儿都高了一截,一个说:“我们那儿房价也上五千了。”那个就会接上,“这算什么,咱们那儿都上六千了。”言下之意,别以为就上海北京牛逼,看谁还敢小瞧咱们,那口气跟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厨房辩论社会主义优越性一样。不过有一次,一位印度孟买的朋友把北京上海的威风都给灭了。聊到房价问题,她说孟买像样点的高档公寓楼平均得四千美金一平米。一言既出,举座皆惊,要知道人均GDP印度可远远没有赶上中国啊。去年年底,我去了一趟印度,发现此言不虚,孟买的房价水平足以打压上海北京经济崛起的优越感。
D- \- L y9 V0 Q3 h: f$ H: M h* _" V! {
能在孟买买一套体面公寓的,在印度社会中绝对属于上层社会。这样的公寓通常有不错的社区环境,穿着制服的保安,小区里甚至有网球场和游泳池。要买这样一套公寓即使对于政府公务员或者教师一类的中产阶级工薪阶层来说,也是极为吃力的。而且印度不像中国一样有房价双轨制,一些干部可以买到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印度的军人、公务员、大学教授很多可以享受不错的住房,不过一旦离职就要搬出去。 ) |! D1 F' }& x! m- H
1 q, n+ m2 ~3 B, f( J
. _/ F y& I, e0 M
在中国房价的上升已经给大量尚未买房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唯恐以后再无立锥之地,所以哪怕背上巨额贷款也要买房,没有房子的人和咬紧牙关买了房子的人转而成为“房奴”的人与地产开发商之间几乎已经产生了阶级对立!那么在印度这种矛盾岂不是更加尖锐?
1 j- ?, [9 `$ s% v( E在孟买贫富差距是如此明显。由于法律对迁徙权和乞讨权的保护,大量寻求生计的人涌入了孟买,让很多到印度的中国人会感到得意的是,孟买和上海相比从外观看一点都不像国际化大都市,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乞讨者随处可见,高楼大厦边上紧挨着贫民窟。不知道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看着高楼大厦会是什么心情,他们大概一辈子买不起这样的公寓。和那些公寓相比,贫民窟简直是地狱,成片低矮的小房子和二十年前上海的棚户区差不多,拥挤不堪,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子,可以住上一家五口人,甚至更多。环境也不敢恭维:杂乱无章,没有绿化,没有运动场所,孩子们只有在街道上打板球。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似乎很有些悠然自得,大概这也和印度人乐天知命的民族性格有关系。作为路过的外国人,如果你表示出一点点好奇,他们就会主动邀请你进他们的“寒舍”坐坐。这些住在贫民窟中的人没有丝毫扭捏和不好意思的表示,他们会给你端上特别甜腻的印度茶,大方地给你展示他们在哪里睡觉,哪里洗衣裳,哪里做饭,还会给你打开家里的电视机,指给你看他养了一缸金鱼…… 3 C; F) I' w+ g n- F
! ]( `) q6 r4 f1 t, v* P
. g5 u& V ?/ w7 F) w ]. ~7 Q: \尽管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通常教育程度不高,还会主动用口音很重的英语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你聊天,“你是日本人吗?”“噢,中国,太好了,我喜欢中国。”无论大人孩子眼中都分明有一种自豪感,既有为自己的房子的自豪,也有在邻里面前为家里来了一个外国客人而感到的自豪。在这里我听到一个词让我诧异不已,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被称作“贫民窟主”(slum-owner)。这个词简直充满了幽默感———我们是住在贫民窟里,但我们是业主(owner)。7 C/ ]1 {* w* u7 m) i7 w' Q; t! @, W
他们怎么能叫业主呢?这些房子按照中国的标准都是不折不扣的违章建筑,十几年前由一些无家可归者和外来移民选择在一些没有人关注的铁道边、垃圾场边搭建而成。印度的宪法规定:印度公民有迁徙的自由,你愿意在哪里登记,就可以在哪里投票;同时宪法还规定“印度公民有选择在哪里居住的权利”。这条规定看上去有点滑稽,我问印度朋友难道想在哪里住都可以,那跑到新德里在总理府门前搭个帐篷,跟总理作邻居行不行?或者把帐篷扎在人家私人花园里行不行?他们告诉我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操作上比较难,因为主人会把你赶走,这是人家的地盘。不过如果你成功地在一块地上住了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别人没有赶你,以后就再也不能赶你了。这倒挺符合卢梭的契约理论,默认也可以视为一种契约。后来我发现果然不假,印度很多富人的宅第和花园都会树一块牌子“私人财产,禁搭帐篷”。) [& x7 _4 U4 n7 ~; D, j; C( L; |& }
今天住在孟买贫民窟里的几百万人就是这样获得产权的。他们的理由是当年这块地儿没人要,我们才住在这里;今天土地升值了就想把我们赶走,没门儿。今天大片的贫民窟占据了孟买市区的黄金地段,孟买的地价比上海和北京要高出很多,前面提到四千美金一平米的房价中往往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是地价,所以假如能把那些贫民窟的居民迁走,安置在远郊哪怕面积大上十倍的房子里,对政府或是开发商都是非常划算的买卖,而且很容易找到类似危房改造的理由。: m' p$ }2 r/ x0 t* q7 ?7 ~- |7 O
但在印度强制拆迁是行不通的。特别是这样集中的大片贫民窟,个个都是钉子户,牵一发而动全身,随时可以引发示威乃至骚乱,而且政治家得罪了这些“贫民窟主” 就会丧失选票,所以不让这些“贫民窟主”得到心满意足的补偿,让他们搬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在印度拆迁成本巨大,孟买房价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但与中国相对比,尽管房价如此之高,房地产却并不是畸形的暴利产业,底层的群众成了土地升值的最大受益者。笔者吃惊地从一个搞IT的商人口中得知,在2006年某媒体排出印度的500个最有钱的人中,只有6个是地产开发商。 4 i5 W, S& E7 k. E2 W! g- I
这样一来,高昂的公寓价格对“贫民窟主”来说倒是件好事,他们非但不嫉妒反而有些兴灾乐祸。我听见不止一个人说“这些有钱人就该让他们多花点儿钱。”而那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悲惨。贫民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些“贫民窟主”在经济条件改善了以后,也会修整自己的房子,不少贫民窟房子也装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调,甚至不少公务员、教师为了省钱,也租贫民窟的房子来住。在贫民窟区域政府也建了实用的医院、学校之类的公共设施。贫民窟在印度也不意味着居住者都是赤贫的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当起个体户,一些区域还发展出了特色产业,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产首饰闻名,有的地方以生产陶器闻名……这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成了地道的有产者,个别人甚至已经买得起公寓,不过还是愿意住在贫民窟里,因为这里有他的“厂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对自己的房子也有一种自豪感。在中国贷款买大公寓的人被称作“房奴”;而在孟买住在贫民窟里的人,被称作是“房主”。因为那是他“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军队不能进”的家园,即使简陋,也意味着他在孟买这个印度最富裕、最国际化的都市的黄金地段有一块谁都拿不走的产业。
- M6 k* I8 [% t' `8 L9 J: T' V3 H: J
很多“贫民窟主”是这样的背景:他们来自农村,为了谋生来到孟买,当得到一个贫民窟的房子就意味着他在这里彻底站稳了脚跟。他们并不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条件,而是源源不断地把钱寄回农村老家,在老家的村子里盖一个让乡亲们都羡慕的大房子。他们的孩子能在孟买接受教育,上英文学校,也许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当他们老了以后,他们会把贫民窟的房子留给孩子,或者租给别人,自己回农村老家的大房子里颐养天年。
+ j% i/ W, Q; o6 Q L2 T7 D
u% |0 b3 C" m8 M* U1 u, o很多中国人来到孟买会非常得意,“你看,印度最大的城市都解决不了贫民窟问题。”这种得意显示出我们的浅薄。在很多人眼里,整齐划一的街道、摩天大楼,让贫穷者远离我们的视线,不要让农村人涌入城市来分享城市的福利,是比公民的宪法权力和哪怕相对公正的发展机会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表面上看,印度高楼大厦边上就是贫民窟,其实印度的贫富差距比中国要小。笔者在印度一份主流报纸上看到一个专栏作家的文章标题是“中国模式为什么不是印度的选择”,也许能够代表印度知识界一部分人的观点。她讲她刚到中国时看到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比印度高很多,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小房子,后来从北京市区出来只是几十公里就看到大片的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和印度农村差不多,农民生活水平也很穷。她于是得出结论:这样的社会发展模式的表面辉煌是不可靠的。 + {. g2 U8 B# i5 m7 U+ i, r" w
# b. W0 L: L! S6 d# j9 X7 X7 O; d0 i
% S! X5 l8 ] F0 k/ r9 O还有一个让笔者自己也感到吃惊的信息值得和大家分享,我刚到印度时一方面对贫民窟很感兴趣,一方面又担心安全问题,总得叫上当地人陪同才敢去转转。因为在中国有一个已经成为公理的偏见:外来人口和穷人是犯罪的根源,一提到治安恶化,公安机关总是把清理外来人口作为工作重点。而很多印度人认为,在印度的贫民窟比新德里的大街上还要安全。一个孟买的社会工作者告诉我,即使一个女孩子深夜走在贫民窟的巷道里,也用不着为安全担心。这里也没有小偷强盗,假如谁遇到危险,只要喊一嗓子,就会有很多人出来帮忙。他补充道:“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爱这个地方。他们是这里的主人。” $ u0 x/ v6 P! V) h' P
' j0 @, Q% p4 Y" P# z8 y8 j1 F5 t1 / 58
+ s e, @0 _$ b9 P P% a' {: v/ N+ i; m ]1 \- k
8 b. n ~1 o7 b2 T: o! u$ R3 j+ ~+ _- F, y7 J( m, Q
2
" X; [. F6 T* o* d! m- i2 n. b8 s! [, k; k
+ ?2 Z8 R9 S4 `0 A7 o0 p- m; [& A3 E( V! t5 Q
+ W4 t1 F @) @, ?$ z
3 4 ' B; ]( U7 D6 T$ t& f
2 p1 W# _( T5 ^" b& l! L" U& q; l1 F: x5 V
8 t2 ^" F- Z( U3 P' n$ T) ~0 A+ _
' y9 |8 W ?# w' Z$ ^- O
4 w( O+ k0 Z: i, o! }
5 9 E$ u. f4 E; ? g; F4 u7 h
6 6 p8 ^# i3 h+ Q
7 8 9 b4 Z. k3 g- F& }! z/ x1 O$ T
0 q7 ]' e$ Z6 Y% j C( u' R4 B2 l
3 a2 K$ O3 j5 ^: ?( Z" q; {5 `9 10
8 ~ T( c O/ V3 k
/ _/ E& n7 i- {5 ^* s) f
7 h% ?/ s+ b* d* m6 ~* C( T) \3 Y! }: H8 o; p; U: z. d; d/ a
1 w" j" O. G, h8 P f' W7 {' U) R1 c
11 12 : x% W9 ~7 R$ s, O6 d) O N
1 T/ j6 |. l1 s6 C2 ~* Z% S
13 8 h/ a6 l3 O+ F4 ~# ]. p+ O* J
6 t, Z7 f! y. {8 S! P
14
( X0 y9 i8 j: X: n' S$ r1 a
1 P- W8 W- e: B$ ]) h
2 M5 Z4 Y1 v4 S/ P1 W* G2 I- A3 Z2 O9 X$ j7 L# M. R
; ?5 d: Q: ^1 }+ n
15 + N9 e9 T+ g) o0 L4 j x
16
6 a y# b8 }$ F0 ^0 {3 E7 U. V- x! W0 `& l
17
+ ^$ u$ k1 z, N/ v, h
3 P- |. Z1 O2 g0 F+ b
9 Q! T5 ]3 B& ~+ ?7 [8 Q( ]: N. i7 b }7 E( Z
D7 ?7 g1 K. o/ T18
. H' K# m% _2 W( z+ W# D: o0 x( `0 a8 u. ]& F# O9 p
0 t7 X& k4 B6 A5 T19 i ' G; A n+ q1 F: w) m& t8 k) [
20 6 N# D, N0 x. o: P# V) g
5 e4 |0 W1 ~3 I$ z- E5 r
21
; s! {5 A0 C1 w2 [ e( e: W0 o) P( U
: F9 Q9 h# A/ U2 {% T' S
22
2 T7 U/ V! S2 z7 v( F# G
8 E. G, [/ T' U( u6 L t23 9 G3 E4 g1 k; {- g; G3 B
9 k6 |* {/ }, r7 p4 Y
9 g; J& h2 k* O% f
24 - g3 c* M/ \ r5 P# w( r6 P
25 4 m# u0 N8 s$ y5 F4 J3 O! p7 U
% J8 e# A. x- J8 I9 r, o
5 M& y/ b; i' z' W, g, a26 i
- ?' \! t5 D& K. X k27 % ?! w, D# V7 D
28 , ~9 F9 T" y, a* D# l9 e
1 B; J/ s. K- Y8 i/ Y
7 A# c" c( }8 m* o, i29
+ [5 T1 `- _& N! m- Z& t I( ]5 H
, Y% v, n% Q. s' R* `, Y2 Q30 1 T! t+ M/ f5 ], e. x& I2 g) o
2 o: S7 f6 _+ V" p$ w9 ]* k, S8 F* `. W
& R) o, W3 f* s+ L, y31 7 u2 b. l7 V% N) {/ I6 l
32 # |9 M8 ?( n+ R- k2 m9 W
33 ; @+ }: \; `- J/ F
& T0 I! X0 f$ |. t3 ^( S& B
34 $ @: h N; \ l- s) j# s4 q
1 M4 i) z" _' r* p1 M; q+ r 7 H3 J! f. f1 B3 B2 N/ S
/ S3 T3 \1 \3 C; z2 D; H35 4 F* B: q* f7 T! i$ ~9 S4 {
& @# O: J3 }1 y7 J0 j8 v3 e ' ?7 [9 W8 ]- G% m" L& Y) _4 g
36- B1 Y( v/ m. D, N1 a
37
" `+ P/ B4 z' N3 G- E O' ]& l! u, O2 T2 k: k+ V
9 O% K/ Q, h6 |# Y/ V) l38 39
2 o7 W7 {. V' {) ~3 I% r( R5 q" i. a9 F2 o; B" x
40
8 [( B/ c' S* T x3 G* y! |7 n6 w& J5 E5 J
41 # W. b1 \% c/ D2 U# R
7 b( q! v# [! q c! }, t, g" E, _3 k8 ?; X6 n# [" S t
42 i
" }# n; X/ E& L, L4 a! @3 k/ t! g. k8 M- U, K0 c. l: @ N. c
43
$ \7 o& T- O9 j e. U! N4 L* _" U, R8 b, y' y+ D0 H
G7 I: ?# y2 A, W0 _; o, W* W
5 c' z" K f2 P44
8 A$ k5 t$ f6 E2 @; d# v) c3 p2 c5 O) x: N* W* Z% T
45
+ C# ]+ B( v; C2 k4 N5 E! d. ~* {9 R0 D! ^7 N: p0 d9 W
& G& Q* U, a/ M4 K46
. l, J/ F% d5 C0 v) U) v47 * \- |4 A' _' {- N6 `1 B+ N+ d
3 S* X: q9 I1 a2 D
48 3 n' [; z$ o! U/ \0 \) A9 o- y; I
9 L& P. A# e" \3 s0 ?% K5 R
( R4 n% W2 A0 D# g" U: e; `" r3 N# T
: F2 E6 y+ k& M! y" H( X( V49
$ c) A5 |0 _. {# q! `; J+ ?8 K& `8 [+ X1 H
50
* Y, M' C' y6 n `$ q' J2 {. P0 ~6 u
$ j+ Q. @- j; p# g. G
% J- S6 v; b* ~. f% C2 X
# J2 j7 p6 k# E! r- J* J52 0 ~% Z# l* h5 w7 E4 s
. `4 T3 ?9 C$ F9 a- a" C
3 C5 J) H2 Q5 m& K! ?
( b3 y1 N7 N, N53
6 V3 @! P) e! y+ j* \* r7 V9 f& L1 g
4 H* j$ \+ |/ l ^2 D$ G" C [1 k
/ A$ p: e: w+ l- J9 o: y( M, `! u7 P( z8 `# | ~2 j
54 55
, I7 b* d3 \# A. m% m% Z5 a5 `) Q3 ]4 J7 a9 b1 M
56
* _ m- B' Y5 T' |
4 m9 @! f- _; E9 H3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