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242
- 获赠鲜花
- 14 朵
- 个人财富
- 120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2-3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我常常说,人与人不一样,个体差异大于文化差异、种族差异、地域差异……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仍然口口声声说西人怎样,中国人怎样;或者白人怎样,印巴人怎样;或者北京人怎样,上海人怎样…… / G- U! M7 U+ o7 W' ~
9 r7 f7 f0 {2 }- e
8 O+ P2 R/ C: f8 ^9 g: g
' }8 P1 N% h9 D
# k: P, n; ]: I: z. B5 w其实,我绝不否定文化差异,相反,文化差异如同肤色一样一目了然,我们不得不小心行事,避免误会。然而,理解文化差异只不过是跨过门槛,里面的风景能不能欣赏还需要一颗更敏锐的心,千万别被一色的白皮肤、一口的英语迷惑了,以为西人都一样。
' g8 `) a& w4 z2 M3 H* L" j7 M% V9 W( ~8 `4 @* `
7 D. y3 r2 M* W" u; s9 |( y+ e2 u
" |7 D/ E% F' H3 A+ x7 y道理很简单啊,中国人都一样吗?我们常说北京人如何,上海人如何,诚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人如同上海话叽叽喳喳很絮叨,北京人如同敞亮的十里长安很大气。然而,10个上海人也罢、10个北京人也罢,犹如10个手指头,个个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性比文化、地域的差异对交流、沟通的影响更大。 ( n. Q+ K7 y5 O" i. U8 ^
; l( E7 G0 d9 _% t
: w9 i$ ]+ y- d. M8 y4 U
1 M5 y `# N, s' Y p( I& m
- {" d; h9 A+ M4 B三年前我送女儿回来上小学学前班,那时候她一句英文也听不懂。尽管如此,她性格活泼,跟谁都能玩,所以我不太担心她的适应性。 " H9 h% l# j- H" E( i* ^
4 F1 c0 f) K5 c: I
, t6 ]' @- \. Z$ E3 D
然而,第一天去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劲,她才勉强跟老师的助理进了教室。看得出来,因为语言障碍,她心里很恐惧。 1 V6 ~$ d* \* s# R
2 ` f4 `1 B. `: O2 U3 g4 g {, w
3 j3 L! o4 m( U% M1 K: a下午我去接她,没想到那位文质彬彬的男老师特意走过来,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你要让她知道,服从老师的指令是必须的,不是可选择的。比如我让大家过来坐成一圈听故事的时候,她必须过来,不管愿意不原意。”7 z% G+ n9 B" r$ O# }3 _& ]
) d! j# l; {% D5 V
0 e! ?$ i" V& }2 G我一下说不出话来。其实女儿以前在幼儿园都很乖,对老师从来都是绝对服从,今天如此反常,肯定还是对新环境的恐惧造成的,毕竟这是第一天啊,而且语言不通。然而没等我解释,老师已转身离开。 ' M5 c$ x3 F0 x* n, e( q0 g
) J0 Q2 A: l; }; p9 f/ N+ |" M7 V& `- U: x. q# n; \
我想完蛋了,女儿不幸遇到了一个过于看重规矩的老师,这种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完美主义者。人们都说加拿大的老师如何好说话,体贴学生,现在这位是例外吗? % s, E( {/ j$ l& ^
. S* Y5 ^! p# g0 B, `4 D# y
' V9 V" N: l! E6 X6 x. P& V“老师对你说什么?”路上女儿问我。我想了一下,决定编一个弥天大谎:“他说你很聪明,很快就会适应的。” 1 I# u* @& M6 H+ x+ o" o4 w
* a& d$ U2 |& h7 @
7 J! N) t v! u9 `“他怎么看出来的呢?”女儿有些疑惑。 8 N$ L) y, S) B+ ^# j, B' `
) b7 E- G1 F$ {+ L* B; k0 r
$ e( U5 j+ g3 a8 X( x1 a“他说一看就看出来了。”女儿的情绪明显好了。 * W8 a" l8 _! ~3 U( B- M
A8 O7 B6 a, h6 v! ~
7 w9 Y: o: N4 B( Z7 p0 u9 b/ b
我却一直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女儿告诉我:妈妈,我已经适应了。我相信女儿最终恢复了她的乖巧,当然老师也就认为她学会守规矩了。 9 ~0 e6 s6 O# ~9 ~) {
3 m/ X% ~# o. ?. ^* k2 X6 v- B2 C
0 t- Z3 o& u3 ^2 }( `- n* p这位老师的言行是文化使然还是性格使然?显然是后者。 ; c$ R6 G1 t0 o, ~1 l( ~9 A
" ^8 H* e$ H- A
& y2 q0 v7 g. b g
% L5 T$ T( J+ d5 h1 x9 }. S; [# @2 h6 A* b
有一次我与两位当地女人一起喝咖啡,聊着聊着,就发现她俩性格的差异如何水火一样鲜明:一位热情似火,面部表情十分夸张,身体语言非常丰富,笑声不断,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另一位呢,非常矜持冷静,不说也不笑,偶尔客气地说一句:我能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后来我发现她所说的话几乎都是在问问题,带着怀疑的腔调。 6 g5 q5 D4 E) f! s% j' `% F) g+ `+ l
2 I' k! C: S# G9 F( \1 d5 |' O, A/ d. T' y" W. N
显然,与这两个泾渭分明的人打交道,必须用不一样的方法。而她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非常有趣,A不相信B的天真夸张,而B也对A的消极怀疑十分头痛。
# ?' k' e& T/ w" N2 @- ?& u0 r: N9 ~) S1 z
3 z2 I0 x. \/ [6 o- i @! T* ]8 ^4 |" c
: L2 O' e2 t( X. b7 E1 z
' ]( f9 g/ Z# A* y" D7 g我曾为一家知名企业的两个部门做关于性格的培训,第一天是财务部,第二天是市场部。你猜得到这两个部门的“品种”多么不一样吧?严肃认真的财务部人员觉得那些个性张扬、自我中心的市场部同仁不可理喻,而市场部员工也觉得与财务部交流好比“鸡同鸭讲”,完全不是一种语言。应该说这个企业招聘做得不错,的确把合适的人放在了合适的岗位上。只不过彼此的沟通还需要了解、理解加自我调整。
) Q7 I7 c& N8 V# U
0 Y* n Z$ o; B
& ~: T3 S5 J; r0 {3 \! K) Z$ r5 H8 N: ?! \6 m$ S/ j
2 c+ p% K5 u- Y1 x+ }8 S所以,真正决定沟通效果的不是文化差异,而是个体差异,性格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性格大大影响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做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