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48|回复: 1

民国时期文化公案:老子和孔子谁更大?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440

帖子

0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6
获赠鲜花
23 朵
个人财富
3571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2-2-2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核心提示:关于老子是否晚出,在民国时期曾是个文化公案。这个议题是由梁启超挑起来的。在他的《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一文中,他先是将老聃其人和老莱子、太史儋混淆起来,认为老子到底是谁,《史记》记载并不清楚。

  坦白地讲,我曾以为老子比孔子年长是已解决了的学术公案,属于文化常识,是不用多费口舌来申论的。结果,我错了。至少近年来敝人遇上的三桩事三个关键词可资证明。

  第一桩,关键词:“饭局”。2010年夏天,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一个饭局上,遇到一位某大报的资深文化编辑。他听主人介绍我是研究老子的。于是,他很认真地问我:你认为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还是孔子比老子年长?我反问道,你认为呢?他很深沉地跟我说,其实是孔子比老子年长。我说,了解,你的看法是从梁启超、钱穆、冯友兰等诸位先生中的哪一位那里来的?他们的论点早就被胡适、徐复观、陈鼓应等人批驳过了

  第二桩,关键词:“名家论坛”。也是这一年的夏天,某日我在家收拾屋子,开着电视做背景音。无意间看到某个台在播“名家论坛”。开讲的是一位“长衫先生”,在大谈国学精义、诸子百家。那一讲刚好是在讲道家。只见这位长衫先生清了清喉咙,一张嘴就是道家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是杨朱,第二位是老子,庄子排第三我闻之先是震惊万分:这位“长衫先生”难道只看了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就出来显摆了?不知道那是本“错误百出”的粗浅读物吗?然后,就是想笑又有点笑不出来:这样的妄人谬论,如此大喇喇地得以流传,暴露的是电视时代媒体人、学人的普遍浮躁、弱智,以及不读书。

  第三桩,关键词:“钱穆”。2011年初李敖大批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其中意外扯出备受龙应台推崇的钱穆。李敖以他一贯的谐谑口吻称钱穆这样的 “大牌学者”不过是“大言欺人”,其成名作《先秦诸子系年》是“站不住的瞎扯淡”。李敖举的例证是钱穆曾大力鼓吹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和战国时代的孙膑为同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盗墓”,不少人就这么被钱穆骗过去了。但在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里,出土了古代竹简兵书,竹简中赫然有《孙子》,也赫然有孙膑《兵法》李敖笑称,即使我们现在发现钱穆头脑不及格,又能拿他怎么办呢?钱穆反正已经成名了。顶多只不过孙膑不够老钱的朋友而已。

  看到这一节,我很感慨,在此也给李敖大师的说法作一点补充。对于钱穆而言,何止孙膑不够朋友,庄子同样也不够朋友。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不仅否认老子与孔子同时代的说法,而且考定老子在庄子之后。结果也是挖古墓的同志太给力。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本帛书《老子》,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的战国楚墓又发现了楚简《老子》三种。于是,“在20世纪老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的钱穆“老子晚于庄子说”,也被推翻,被证明是“站不住的瞎扯淡”。

  其实,关于老子是否晚出,在民国时期曾是个文化公案。这个议题是由梁启超挑起来的。在他的《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一文中,他先是将老聃其人和老莱子、太史儋混淆起来,认为老子到底是谁,《史记》记载并不清楚。这一观点讹传至今,不少的有关的老子的专着中仍有人在说,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就已搞不清了。接着梁启超又将老子之书置于《论语》《墨子》之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则是先讲儒家孔孟,次讲战国百家时才把老子嵌上去;钱穆更是将《老子》置于孟子、庄子之后,这就彻底颠覆、解构了老先孔后的传统立场,的确是标新立异的、所谓的“重大学术发现”。

  不过,真金不怕众口铄。一票民国学者再大牌再大嘴巴,也大不过事实:

  一、梁启超的观点是读《史记》原文过于粗心所致。司马迁写本传时经常有附传的体例,在老子的本传中谈到老莱子即是以附传的形式出现的。司马迁说: “老莱子亦楚人也,着书十五篇”。一个“亦”字,明确点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并且前面说老子着书上下两篇,而这里说老莱子着书15篇。可见不是同一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在老子本传中说他曾见秦献公于“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述太史儋无着述。很明显,在司马迁心目中这老子、老莱子以及太史儋,是三个不同的人。对于有传言称太史儋即老子,司马迁只是有闻必录、异说并存,“信则传信,疑则传疑”,而“老子,隐君子也”才是司马迁的认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老子、老莱子以及太史儋三人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二、冯友兰的观点只是经不起推敲的一种推测。冯友兰认为“孔子以前无私人着述之事”,并认为老子的文体是简易之“经”体,所以当在问答体的《论语》《孟子》之后。这种观点的荒谬在当年早就被胡适等人批评。如果依照冯的“文体说”,那么《诗经》岂不是也应在《论语》《孟子》之后了?至于断言“孔子以前无私人着述之事”,其实孔子就说过自己“述而不作”(只阐叙述而不着述),说明在他之前包括与他同时,定有私人着述之事,只是他本人没有意愿而已。例如,孙武的《孙子兵法》等私人着述就是在孔子之前问世的。1958年,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的自序中就明确指出,冯友兰认为《老子》一书是战国时人所作,提出的论点“实在都不合逻辑,都不成证据”。

  三、钱穆的观点是“站不住的瞎扯淡”。前文已做过解说,在此就不重复了。钱穆认定老子晚出的观点,除了见诸其《先秦诸子系年》外,还可见其着《国史大纲》第二编“春秋战国之部”中第六章《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其观点对后辈学人的影响力不下于梁启超、冯友兰。比如写《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的李零,他认为老子对礼的否定必定在孔子尊礼之后,故老子学说晚于孔子。这就是师承冯友兰、钱穆一路上来的。

  另关于孔子学礼于老子一事,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以外,《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都有记载,并非孤证,故当可信。《庄子》一书中涉及孔子见老子的记载有8条之多,因庄子中的故事多虚构寓言,故这些记载不足为凭,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汉以前的人们,对于老子与孔子的关系认定,是老子大于孔子的。

  总之,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我认为把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弄晚了几百年的那批人的证据,实在不足深信罢了。”(《胡适口述自传》)。老子与孔子同时代,同时他还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有关“丧礼”。老子自着的《老子》,形成于春秋末期,曾对《孙子兵法》《论语》等书有过影响。当然,今本不免有后人重编时增删或古注羼入的情形。对于这些后人伪增的个别字句,这就需要阅读者能加以甄别了。
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32

主题

125

帖子

3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9
获赠鲜花
906 朵
个人财富
1733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2-11
发表于 2012-3-5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回复 1# 觉悟

支持
我日三省吾身
三人行必有我师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2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