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积分
- 5970
- 获赠鲜花
- 25 朵
- 个人财富
- 29577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2-2-2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横贯多伦多市中心的贾丁纳高速公路(Gardiner Expressway)着实是上周本市的新闻焦点。一块块剥落的水泥片仿佛在警告着政府和市民:这座桥已经很老了,要么大修,要么停止使用,否则可能会出更大的事故来。可气人的是,市议员们非但没有着手解决这个迫切的问题,竟因此互相指责起来。右派说是上届市长苗大伟对该条高架的维修保养不重视,拖到现在出了问题;而左派则称福特上台后浪费了时间,没有及时进行专家评估,耽误了大修的时机。一众政客在那里口沫横飞、慷慨激昂,把市民的安全全都给撂在脑后了。
( ^3 ^* e3 e! q" N9 P' g' ?
* w0 n$ r: T( O1 F" l % ~7 S+ _7 e& K0 s- ^3 z7 ]
! D8 l$ S; M. \& _8 I; N+ o* z2 E* ~- D
贾丁纳高速公路的历史可以上溯至1947年。当时多伦多正迎来二战后的第一个经济扩张,每年增加大约5万名居民,私家车数目也随之上升,而往来于市中心和西边居民区的市民们也首次尝到了大堵车的滋味。有鉴于此,市政府在1947年5月提出兴建一条连接汉伯河(Humber River)和当河(Don River)的四车道的“湖滨高速公路”,并在媒体上向民众披露了设计方案。这次亮相,可算是贾丁纳高速头一次同市民见面。
2 u( D y! E; E+ F$ j; S$ L# u/ e1947年市政府首次向市民披露湖滨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 9 l7 K H( U4 B( X, i, Q' k
) q6 q0 O+ n/ S
同年11月,市政府工务委员通过设计方案,计划动用600万元兴建一条西起加拿大博览会(CNE)会场、东至Fleet街的四车道公路。该计划随后也获得了市政府财务委员会通过,但市议会经过11小时的讨论后否决,原因是建造公路沿綫桥梁的钢材出现短缺。在二战后,整个西方都在大兴土木,紧缺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看到这一事实后,财务委员会于同年12月宣布放弃该方案。
: ^/ t. P: @- E3 V* V
8 W. z$ c$ n, D3 v' |. _7 s2 Y& p 这一弃就是近10年之久,往来于市中心和西边市镇、成天饱受堵车之痛的司机们没少抱怨市议员,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钱少材料的市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有。1953年,多伦多和周边的12个市、镇、乡联合成立了“多伦多都会行政区”(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 Toronto,其管辖的范围其实就是今天的多伦多市),第一任主席是弗莱德.贾丁纳(Fred Gardiner)。贾丁纳在从政前是个成功的商务律师,平时没少听业者和市民对交通堵塞的抱怨。在他的推动和游说下,都会行政委员会(Metropolitan Executive Committee)于1953年7月通过重新启动湖滨高速公路的规划工序。先前多伦多由于缺钱令工程胎死腹中,此番贾丁纳聚集了13个市镇的财力,誓要建成这条交通枢纽。 # m- K2 y, {9 \( C0 B
( F7 N) t2 O% B }' X
, H* ~9 Y) y" {+ C( \7 j" J' l- W1 F$ ], L; _: o. H
( z9 B! W- Q; i& o3 c1955年,湖滨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正式拉开帷幕。1958年,公路的第一段从汉伯河到Jameson大道工程落成。同年8月8日,由时任安省省长弗罗斯特(Leslie Frost)和贾丁纳主持了开幕式,而公路则正式被命名为“贾丁纳高速公路”。贾丁纳在开幕式上笑着说:自他担任“多伦多都会行政区”以来,曾有人提议将一间老人院和污水处理厂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都觉得不太合适,但是当咨议局建议将湖滨高速公路名为“贾丁纳高速公路”时,他欣然接受了这项荣誉。
+ X$ w% `( v" |
在第一期工程完毕后,第二期、第三期工程随即投入建设。1962年,Jameson大道至士巴丹拿道之间的路段通车;同年12月,从士巴丹拿道至约克街的西行綫通车;1964年,约克街至当河谷园林公路的路段开通;至1966年,贾丁纳高速公路的最后一段,当河谷园林公路至利斯利街的路段正式投入使用。至此,贾丁纳高速公路系统正式完工,多伦多市中心的交通面貌大为改观。三期工程总价约为1亿1千万元(折合今天的价值为7亿5300万元),当时在整个北美也算得上是大手笔。特别是湖滨那段的高架桥,从远处看宛如一条水泥的巨龙守卫着多伦多的门户。在50、60年代市中心还没有成群高楼的时候,它是多伦多的一个重要的地标。 不过,贾丁纳高速公路从建成开始就有一些“硬伤”。首先是由于赶工期,所以建成后的公路上设施并不完善,例如有的路段中央并没有防撞栏分隔两边的交通,好在这些细节后来慢慢增设、补充完毕。另一个大问题则是冬季的除雪。长期以来多伦多市政府是使用溶雪盐来清理路面积雪的,这种方法在平路上用没有问题,可是用在高架桥上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腐蚀性的溶液侵蚀了水泥支柱内的钢筋,导致水泥从支柱剥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政府每年都斥资800万元修复提前老化的公路,而到了2011年,维护和保养开支则上升到了1200万元。然而,水泥从支柱剥落的事故仍不时发生,单在今年年便已发生了三次。
6 g0 |5 h6 R% D6 j/ U+ B' v% }' ^" w, w; u3 y
8 _- d( v: a& q# p9 ]
/ e3 i! f- [8 t" {) r" i其实从1998年多伦多“六市合一”以来,关于贾丁纳高速公路高架部分去留的问题一直是市府争议的焦点。合并后的第一任市长拉士曼曾坚持认为高架将湖滨和市区隔离了开来,令湖滨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决心以10亿元的代价,拆除贾丁纳公路进入多伦多市中区的高架部分。不过,还没等拆除呢,他自己倒下台了。第二任市长苗大伟也是雄心勃勃,但是无奈搞不定拆桥的资金和补偿问题,所以也是不了了之。现任市长福特上台后,面临着一屁股的财政问题,堵漏还来不及,拆除高架更是遥遥无期了。 : k, O4 V8 o3 T; k
) n, Q' L% ^3 ^ I1 P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贾丁纳高速公路已年过半百,可是每天仍然要承载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这条记录着多伦多经济发展的交通枢纽日后命运如何,市民们拭目以待。
2 o; F" \5 D. x. B [ F
2 b% l# K" f" c# B. L本期的当年加拿大,我们来欣赏一下贾丁纳高速公路的老照片。 ' I, C' U& r, e4 ^
9 O/ l* x' g. M r 加
拿大 51网
+ {$ i; @' J# g* J; j) ` { ' N5 M. {' m) o1 z* K5 n# c
/ k; v0 @1 w8 N( |" g
, E: i9 S% ]5 A4 P6 S3 U3 c / q1 ~# T* S; y( ^
$ j( t9 e3 W A1 ^- a' k ; ?8 l9 }" u# F( c+ B5 m* G
( X# \; h+ Q6 N8 x4 a% Z1 v1 F 7 t0 ~9 M& W T/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