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80|回复: 0

小孩子沉迷于玩游戏:这不是iPad的错!

[复制链接]

3968

主题

3997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29
获赠鲜花
31 朵
个人财富
39799 金币
注册时间
2012-2-26
发表于 2013-11-1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现在的小孩一进家门,不懂礼貌,不和长辈们打招呼,往沙发上一坐,无休止地把玩手机或是平板,我那个不满12周岁的孙子,进屋首要任务竟是索要电脑路由器的连接密码。”“我家的小伢儿(杭州话)近来对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也渐渐失去兴趣了。”“如果三五个孩子凑在一起,连3岁娃娃的小手指也会不停地触摸手机视屏。”
. B* R- q: Q8 o- Z' X$ I3 e' U% v7 Y! |% T! `
绕不开的话题
& t; o) n7 V* u3 N0 t' z4 R
& q7 a4 ^% j4 n. B
" s5 Q/ W4 h" ?3 Q- J0 K
我那个初中一年级的孙子,手机或电脑也是日不离手,还与同学聊上了微信。虽说他打字速度蛮快,但几个钢笔字却像蟹爬,更不要说练写毛笔字了。此刻我似乎在回想着一篇报导的沉重命题:“今天随着数位化通讯时代的进程,在方便又简单的文字资讯化处理的诱惑下,孩子们以后还会写字吗?” 以前能写一手漂亮的文字是一项令人无比钦羡的技能,如今“无纸化”办公模式导致“写字无用”成了大多数人现实的想法。 人们已愈来愈习惯和依赖键盘上“敲敲打打”,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写字将被“敲打”和“输入”所替代了。有资料表明,现在学生的拼字和文法能力普遍不佳。试想一下,从幼儿开始,孩子便习惯从虚拟世界获取快乐,不需动脑,不需劳力甚至有的还不需金钱,只要在小滑鼠上动动小指头,就可以快乐无边,还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对此,家长如何能指望他们长大后有责任感,能吃苦,有韧劲,有毅力? ) k& k- q/ s# E
8 \% M' o/ M9 N
0 {2 Q8 a( K' j& ]8 I
记得去年10月间,我和一位洋人的“中国通”搭地铁并坐闲聊,突然他用生硬的国语问我:“为什么在这里,满眼只见青年和小孩都玩着笔记本或手机平板,却很少有人在看书?” 我乍一看,确实如此。车厢内不时有人大声聊电话,要不就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喧嚣地张扬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应有的安宁。这位洋人若有所思地说:“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还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的,生怕吵到了身边正宁静阅读着的乘客。”这里,足见手机平板部落的空间张扬。
, h; w6 E* f! X% E" M
" F* g) e+ Q$ s; t! s0 J: o8 \5 h/ `8 D9 P/ r( S1 Q* e1 @2 ]2 v% T
今年7月,本人再次来到加小学住,所见所闻此类情况大同小异。一些学生或是孩子,他们忽略身边事物,不愿多与大人们沟通,却终日离不开他的iPad,在社区活动室或在庭屋院落,三五成群地看着手机或平板的小小“低头族”时时可见。7 ^& {! P+ T( y
我那刚满7岁,已升读小学二年级的外孙女贝贝,今年7月,姥姥给的生日礼物,她要了iPad。那天搞生日派对,同学们来家庆贺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着她的平板争相把玩,还异口同声地回绝了孩子的爸爸要给大家做智力游戏和看动画电影的安排,甚至连吃蛋糕也差点忘了。暑假以来,贝贝对她妈妈布置的作业也懒得完成,家里满屋子的玩具早已束之高阁,午睡一醒,急忙打开iPad。原来约定的一天只玩两个小时也早破了规矩,故而贝贝的爸妈一直责怪姥姥,真不该早早买这个不利于孩子读书和健康的东东。
  o6 K* M. }( y% f' P$ E8 p
( _+ M& I2 \0 k* [5 `$ x6 z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 u! E; z5 K2 e5 V% F2 |3 ^" g3 F
我不禁纳闷:姥姥究竟该不该给外孙女买iPad?当今,一些中外媒体舆论也在热议此类话题,围绕着智慧电子产品的热潮,联想家长们或是那个洋人对此话题的种种怨叹,孩子们究竟该如何面对?长辈们又该如何应对?孩子玩电脑成瘾,长期痴迷于电子游戏则会影响身体内环境的平衡,影响身心发育成型,或是说可能会影响学业成才,难道这一切真是数码产品的错? 1 i! z0 ^3 H  [1 s# S# R/ m
0 c1 \# S4 \% P/ C, v9 W) H2 L
7 m; O, W: o& o" D  y* V
我的回答是,否!俗语说得好,“老虎不怪却怪山”了。这不是iPad的错!我们这一代可再不能重演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初期那样的蠢剧,工人为了生存为了工作,且把怨恨转向能节省人力劳动的先进机器,甚而出现砸毁机器的怪像。翻阅时下新闻,奥巴马有一项雄心勃勃耗钜资的教育计划,是为99%的美国学校,实现高速宽频上网,使学生在校可用笔记本查阅资料,教师能更便捷的设计课堂教育。# j- y0 f7 W( B- m8 t
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们对于游戏的沉迷和网瘾的产生,与其父母的关心程度有很大关系。对于父母关心较少的孩子来说,在先进的智慧游戏中,通过开发的社交系统可以同更多人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另类的关心。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一个小人在一条直线上玩,极其简单却非常受欢迎。原因是这个小人每走一步,躲过一个障碍物,就会获得加分,极度夸张的掌声和鲜花都会掉下来。这种所谓的成功快感是引诱人沉溺电子游戏的最大原因,而有些家长也是电子游戏的俘虏,想在其中寻找片刻欢乐,以远离现实中的不如意。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是饮鸩止渴。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尚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吃苦能力,在困境中锤炼毅力,形成能应对未来生活所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 ' p: o; [# Q  m. o" s+ l+ ^
6 g2 ~; Q9 N% B: [! |
近日和一华裔母亲谈及此事,这位大学教授和我的看法一拍即合:不能一味怪罪电子产品,要在引导上下功夫,使小孩子获得知识交流和健康成长的“双赢”,她说儿子家有3个年龄段的小孩,也均属“果粉”吧,说着便津津乐道地晒出了他们一家子引导孩子正确面对iPad的“家规”: ! m' P: i+ k! I( s8 Q3 W- Q$ K

3 ]' X2 A# e& R  X其一,对于最小的5岁孙女,实施了以“堵”为主,“堵疏”结合的管教理念。堵,由家长强制性地收藏电脑器具或对其加锁;疏:即做到家长随时掌控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确保孩子玩电脑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孩子他爸说,“这期间,最好的方法是父母有时间亲自参与同孩子一起玩电脑游戏,并在游戏半小时后对孩子进行休息性的指导。” : V. i: k* D( G! ?

+ f" `$ E; ^2 \3 f( D3 w/ @, U  Z. U, L2 A6 S6 W' T7 T
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不仅是开发智力,也会对社交、谈话等方面进行锻炼。我们就是运用传统方法比如提供积木、拼图等玩具引导她强行参与智力开发;或是定时陪同孩子一起念故事书,特别是晚上睡前给小孩讲故事念童谣等,还积极应用现代媒介手段对小孩进行早期启蒙教育,其目的是转移电子产品的吸引力。其二,对还不满10岁,平时虽很听话,自主性较高的小孙子,我们就得区别对待,对他玩3C产品不采用强制式的“堵”,但应在“疏导”上做好相关措施,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上或是提高各类文体活动的兴趣上,限制他玩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及时为孩子搭建好能体验各种兴趣爱好的平台,比如积极帮助小孩学游泳、溜冰、滑雪、弹钢琴、家长每天定时间陪同小孩学书画和写中文;带着小孩参加户外旅游活动等等。   N% a$ O3 K+ i' t2 `3 p8 b

! n: F/ ~& B$ m; t( l* E" [' L8 i' s$ G: V1 }
也就是说,让他们有时间参与各种各样的技能活动,跟孩子讨论时间分配以及掌控合理的使用时间,提醒孩子不能影响做功课和睡眠等,并帮他记录使用电脑的情形,平衡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兴趣爱好,从而减少孩子把玩电脑的时间。
- G1 y8 ]+ Z5 m% X! R7 v其三,对那个年龄最大的12岁长孙,也是所谓最关键的少年时段,首先,坚持以疏为主,辅以尊严。他们摒弃切断网路或是封存电子产品的极端方式,力避父母与子女亲情关系因此变得冷淡,防止一说就炸,愈管愈逆反,甚至会跑出家门迷上游戏不回家的怪圈。他们认为,孩子不回家还可去同学家玩,这里需要家长加强以理服人的引导,劝其玩电脑太久对身体易造成损伤等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自制能力明显加强。与此同时家长还千万不能偷看他的网页,应抽时间和孩子们保持沟通;其次,作为家长想想家长自己对教育子女的问题所在。所谓“打铁先要自身硬”,切记自己的网瘾对儿子的负面影响,平时少玩微信,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儿子散步,每晚凑出一定时间完全放下工作,听儿子练琴,交流心情,让孩子变得特别开心,使他渐渐地解脱了“网瘾和果迷”纠结,主动与父母讲学校和自己好朋友的故事,还能有时间帮助弟妹的学业和家事。 ( V, v" x  W7 `& x8 s; ?

. C5 `- f0 r+ u& l
0 g% K) [6 s" ]新的科技必然带来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但这一切不是iPad的错,归根结底还是父母家长引领失责的错!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4 1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